了解的近义词

了解的近义词有: 明白 懂得 知道 领会 理解 清晰 清爽 解析 探询 会意 通晓 熟悉 剖析 潜熟 领略 探听 打听 认识 分明 大白 探问 晓畅 分解 明晰 探访 体会 领悟 理会 领路 知晓 分析 明了 真切 了然 相识
明白
清楚;明确。《墨子·旗帜》:“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 唐 元稹 《四晧庙》诗:“出处贵明白,故吾今有云。”《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传》明白,无难看。”《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到底还是读书人説话明白。” 茅盾 《右第二章》:“四个五个黑点盘旋着来了,渐渐儿低了,那银灰色的机翼上两个红圆圈儿也看得明白了。”确实。《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安 甚大逆无道,谋反明白,当伏诛。”《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既总闲牧,因择良马内 范阳 ,又夺 张文儼 马牧,反状明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继得旨: 陈晦 援证明白,无罪可待; 倪思 轻侮朝廷,肆言诬罔,可特降两官。”《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既贜证刀杖明白,叫小廝与我拴锁在门房内,明日写状子送到提刑所去。”明净;白净。《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復朴。”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次曰 福娘 ,字 宜之 ,甚明白,丰约合度,谈论风雅,且有体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澹 容貌清瘦明白,擢第升朝, 崔鉉 辟入幕。” 元 宋旡 《次友人春别》诗:“杨柳昏黄晚西月,梨花明白夜东风。”清白;光明。《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言己修行清白,皎然日明。”《后汉书·列女传序》:“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 宋 欧阳修 《刘公墓志铭》:“公为人磊落明白,推诚自信,不为防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公然;显然;不含胡。《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夜与妻故来相别,不敢明白见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他那里是着我叫,明白是羞我。”《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只是民女的家事官长怎么晓得的这样详细?还要求明白指教。” 杨朔 《昨天的临汾》:“来人左臂上绾的一块白布徽章,明白地告诉我他是八路军的人员。”了解;知道。《老子》:“明白四达,能无知乎?”《庄子·天道》:“夫明白於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 宋 欧阳修 《经旨·春秋论下》:“此疑似难明之事,圣人尤当求情责实以明白之。” 巴金 《中国人》:“他大概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无论如何摔不掉自己的祖国。”聪明;懂道理。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於玄虑。”《红楼梦》第五七回:“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説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老舍 《新爱弥耳》:“小孩子们不跟他玩耍,因为他明白,而他们糊涂。”犹明证。《晋书·王恭传》:“﹝ 王国宝 ﹞与其从弟 绪 同党凶狡,共相扇动。此不忠不义之明白也。”辩明;辩白。 唐 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方今天下一人而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生前无分辨处,做鬼也要明白此事。”10.了当。《何典》第二回:“若未曾明白,要防他赶上司。” 刘半农 注:“明白,了当也。”
懂得
谓了解其事或其意。《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邓九公 哈哈大笑説:‘老弟台!我説句不怕你思量的话,这个事可不是你们文字班儿懂得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我虽不懂得风鉴,却是閲歷多了,有点看得出来。”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九:“他说完了,暗暗看了 徐义德 一眼,那意思是说:‘凡事要提高一步看,用旧眼光来办厂,现在是吃不开了。’ 徐义德 懂得他眼光的意思。”
知道
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管子·戒》:“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八阵》:“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宋 苏辙 《答徐州教授李昭玘书》:“夫古之所谓知道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忧。” 清 周树槐 《宋景公论》:“ 宋景公 其知道乎?知道者,知天者也。”认识道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语曰:‘ 伯文 ,我一日误为所召,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唐 杨汝士 《建节后偶作》诗:“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朱子语类》卷三三:“某自十五六时,闻人説这道理,知道如此好,但今日方识得。” 明 冯惟敏 《一枝花·对驴弹琴》曲:“不遇着 子期 ,谁知道品题,俺索把三尺丝桐收拾起。” 巴金 《灭亡》第六章:“但这一次他却皱着眉头,没有笑容,也不开口,好像他有什么心事一样,这是 李静淑 一看便知道的。”公文用语。犹知悉。多见于诏令。 明 张居正 《奉谕还朝疏》:“奉圣旨……知卿已在途,朕心慰悦。炎天远道,宜慎加调摄,用副眷怀,便从容些行不妨。吏部知道。”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 康熙 间, 臺湾 蠢动, 闽省 警报到日, 仁圣 正率诸皇子在 畅春园 习射,諭令该部知道。”犹厉害。《红楼梦》第九回:“ 金荣 如此欺负 秦钟 ,连你们的爷 寳玉 都干连在内,不给他个知道,下次越发狂纵。”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九:“末后,一个妇人从人丛中挤出,向一个高汉子说道:‘算了罢! 张哥 ,给他们一个知道就是了!’”
领会
际遇,遭际。《文选·向秀<思旧赋>》:“託运遇於领会兮,寄餘命於寸阴。”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领会,言人运命,如衣领之相交会,或合或开。”领悟理解。《宋书·谢弘微传》:“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愜众心,至於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 微子 。” 宋 陆游 《示子遹》诗:“数仞 李 杜 墙,常恨欠领会。” 艾青 《启明星·鸽哨》诗:“要是有人能领会这悠扬的旋律,他将更爱这蓝色--北方的晴天。”古代衣领交叉之处,即襘。《左传·昭公十一年》“衣有襘,带有结” 晋 杜预 注:“襘,领会。结,带结也。”参见“ 领襘 ”。
理解
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 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 元 刘将孙 《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 光朝 ﹞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指了解,认识。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六合之内,固无奇不有,而此则尤难理解者矣。” 毛泽东 《实践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说理分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生员於考试经古场,童生於府县覆试场,添《性理论》一篇,命题在 濂 、 洛 、 关 、 闽 书中,理解明晰,拔置前列。”见解。 许地山 《补破衣的老妇人》:“他凑合多少地方的好意思,等用得着时,就把它们编连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理解。” 钱锺书 《围城》七:“他很喜欢 汪太太 ,因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个女人跟自己属于同一社会。”
清晰
清楚明晰。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通商事宜疏》:“西南一隅,本多不甚清晰之界。” 巴金 《家》三:“这些话一字一字地送进了 觉慧 的耳里,非常清晰。” 杨朔 《月黑夜》:“他的人虽然死了,他的形象却更清晰、更高大,活生生地刻印在 李排长 的心中。”
清爽
清雅豪爽。《南史·柳惔传》:“ 惔 非徒风韵清爽,亦属文遒丽。”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 西湖 上,偶接多情翰苑郎,姿容美,更是风流清爽。”清洁凉爽。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地崇士大夫,况乃气清爽。” 杨朔 《雪浪花》:“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 郭小川 《秋歌》诗:“不止一次了,清爽的秋风把我从昏睡中吹醒。”轻松爽快。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洲人﹞乃出菖蒲酒、桃花酒饮之,而神气清爽焉。”《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娄太爷 吃了药,睡了一觉,醒了。这会觉的清爽些。” 何其芳 《楼》:“他说旅行和多雨的气候会使我柔和,清爽,有生气些。”清醒。 元 乔吉 《卖花声·香茶》曲:“醉魂清爽,舌尖香嫩。”《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扶他上牀,虽然心下清爽,却满身麻木,动掸不得。” 巴金 《灭亡》第九章:“温和的春天的晚风吹到 杜大心 底脸上,他觉得他底脑子清爽多了。”清楚;清晰。 宋 韩拙 《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画至于通乎渊源,贯乎神明,使人观之,若覩青天白日,穷究其奥,释然清爽。”《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小道士﹞言词清爽,礼貌周备。”《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圣人只用‘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两句,把这南革诸公的小像直画出来,比那照像照的还要清爽。” 景梅九 《罪案》:“﹝ 孙先生 ﹞且态度安详,声音清爽,不愧为演説名家。”整洁;干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山魈》:“启斋门,则案上尘生,窗间丝满。命僕粪除,至晚始觉清爽可坐。”《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一个旁门进,却是三间倒坐的河厅,收拾的倒也清爽。”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院里好清爽,一股霜雪气味夹着点干牛粪味,扑进鼻子。”
解析
解释分析。《宋史·儒林传一·孙奭》:“有从 奭 问经者, 奭 为解析微指,人人惊服。” 郭沫若 《文艺论集·<瓦特·裴德的批评论>》:“当他把那种美点解析清楚,而且记录下来,如像化学家为他自己或别人,把一些自然的原素记录下来的一样,他的目的便达到了。”
探询
探问。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先往外国探询专门机器工程师,调查何种机器於 中国 最为适用。” 茅盾 《子夜》十四:“女工们流汗的兴奋的红脸杂乱地旋动,互相用眼光探询。”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二八:“他看见她,带着一种探询的神色,好像等待她说什么话似的。”
会意
六书之一。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依据事理加以组合,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拼合日、月两字,成一“明”字,表明亮、光明之义。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参见“ 六书 ”。会心;领悟。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宋 杨万里 《归途轿中读参寥诗》诗:“会意贪看三五句,回头悔失数重山。”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 颖铭 会意,便伸了一伸舌头,笑了一笑,恭恭敬敬的进去。”合意;中意。《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梁武帝 性又好之,每召 菩提 讨论方术,言多会意,由是颇礼之。”《旧唐书·隐逸传·田游岩》:“游於 太白山 ,每遇林泉会意,輒留连不能去。”《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牧》:“所至成欢,无不会意。”了解;同意。《三国志平话》卷下:“帝曰:‘太子但有公事,教军师会意者。’”
通晓
整夜;通宵。《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胤 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透彻地了解。《北史·邢邵传》:“ 邵 率情简素……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种知识呢?”
熟悉
了解得清楚。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足下昔称吾於 潁川 ,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於足下,何从便得之也。”《新唐书·儒学传下·施敬本》:“帝詔中书令 张説 引 敬本 熟悉其议。”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十:“第二天下午继续讨论,并由旅伴中熟悉各国‘法西斯’真相者,作相当的报告。”
剖析
辩解。《明史·刘奋庸传》:“ 梦桂 、 文 皆 拱 门生。 梦桂 极詆 奋庸 , 文 则盛称颂 拱 ,又尽举 大埜 奏中语代 拱 剖析,士论非之。”《明史·何如宠传》:“大学士 刘鸿训 以增敕事,帝怒不测, 如宠 力为剖析,得免死戍边。”亦作“ 剖晰 ”。辨析,分析。 汉 张衡 《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 陈摶 与之剖晰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八》:“倘细细剖析,真要为 中国 前途万分悲哀。”
领略
领会;理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领略归一致, 南山 有 綺 皓 。”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 清 元璟 《马家山》诗:“天公领略诗人意,不遣花开到十分。” 叶圣陶 《火灾·归宿》:“人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领略人生的美,也不避哭泣。”领受,接受。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四:“ 宣和 初, 徽宗 和意征 辽 , 蔡元长 、 郑达夫 不以为然, 童贯 初亦不敢领略,惟 王黼 、 蔡攸 将顺赞成之。” 宋 洪迈 《夷坚三志辛·普照明颠》:“﹝客﹞亟下拜,相随入寺,愿奉谢礼。﹝ 明颠 ﹞顾之茫然,无领略意。”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我承委託,当领略,这孤坟我自看守,决不爽约。”理会,理睬。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綦革遇三皇閟宫》:“ 革 视其神矩清峻,疑非常人。即憇马前揖之,初不相领略, 革 心益竦异,復前致敬。”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丘秀才》:“漕委 宜黄 丞,邑士 丘秀才 善於丞,受 艾 饵往祷。 丞 先入吏语,置不领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儘劝,全不领略,迷留闷乱没处着。”允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西湖庵尼》:“少年固多貲,用修建殿宇为名,捐施钱帛,其数至千緡。尼讶其无因而前,扣其故,乃以情愫语之,尼欣然领略,约后三日来。”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续仙台道人》:“彼道人从知观 赖子仪 假馆, 子仪 领略,命治一室处之。”品尝。 宋 陆游 《道室即事》诗:“劝君下箸不领略,终作 邙山 一窖尘。” 清 曹寅 《和壁间漫堂中丞韵》:“领略南禪茗一杯, 沧浪亭 上步紆迴。”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临睡钻入被窝,嗅到那种晒过了太阳光的甘美的气味,似乎第一回领略。”欣赏,赏玩。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凡山南佳处,领略粗遍。” 元 耶律楚材 《华塔照上人请为功德主》诗:“今日请予来领略,他年乞我一禪庐。”《镜花缘》第十一回:“如此美地,领略领略风景,广广见识,也是好的。”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探听
打听。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探听司县何人可共处。”《水浒传》第六六回:“比及兄长卧病之时,小人累累使人去 大名 探听消息。”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诸人不期自至,而探听观望者又肩背相连。”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七:“ 丹桂 化了装,刚从县里探听消息回来。”犹寻声。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裕州刀匪》:“既见失势,遂狂奔。 汪 探听掷之,中左臂,负鏢而逃。”
打听
探问。《京本通俗小说·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是个行商,多在外,少在内,不曾打听得备细。”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一折:“我若打听的俺哥哥兄弟信息,我便寻去。” 清 李渔 《凰求凤·妒悔》:“我气他不过,不免用些心机,打听那一男二女住在何处。”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他几乎失去了主意,最后才决定还是到公司里去打听一下。”
认识
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自从咱爷儿俩认识以后,是説你算投奔我来了,你没受着我一丝一毫好处。” 老舍 《我这一辈子》五:“在前面我已经说过,我认识字,还能抄抄写写,很够当个小差事的。”亦指识别;鉴别。 沙汀 《记贺龙》十六:“他懒懒地告诉我们,当天军区的一位营长跑来看他,因为知道他爱马,认识马,还特别牵来几匹马要他品评。”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八章:“认识和照镜子、摄影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分明
明确;清楚。《韩非子·守道》:“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奩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寳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汉书·薛宣传》:“即无其事,復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魏书·清河王怿传》:“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懌 谋反,禁 懌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委曲凤臺日,分明柏寝事。” 唐 杜甫 《历历》诗:“歷歷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嗨!这箇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明亮。 唐 元稹 《哭女樊》诗:“秋天浄緑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賸鸣。” 后蜀 欧阳炯 《三字令》:“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黄庭坚 《登快阁》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光明磊落。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
大白
谓白色旗。《周礼·春官·巾车》:“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 郑玄 注:“大白, 殷 之旗。”《礼记·明堂位》:“ 殷 之大白, 周 之大赤。” 孔颖达 疏:“ 殷 之大白,谓白色旗。”古白布冠。《礼记·杂记上》“大白冠” 唐 孔颖达 疏:“大白者,古之白布冠也。”大酒杯。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须穷今日懽,快意浮大白。” 欧阳予倩 《渔夫恨》第四场:“好极了,好极了,可以浮一大白!”大船名。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庄子》:“以木为舟,则称卫舟大白。”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九引 司马彪 注:“大白,亦船名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沟澮之流,不能运大白之艘;升合之器,不能容千钟之物。”方言。粉刷墙壁用的白垩。最白者。《老子》:“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河上公 注:“大洁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重玄之旨,达而有餘奥;大白之明,漫而不及理。”完全显露,彻底明白。 明 方孝孺 《宋氏为善堂记》:“潜休隐德见称於圣主,而大白於四方。” 胡适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四:“这一场大战的结果,--证据战胜了传说,--遂使科学方法的精神大白于世界。”
探问
打听;试探着询问。《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公子一到 北京 ,将行李上店,自己带两个家人,就往 王银匠 家,探问 玉堂春 消息。”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吉穴》:“寻至某处,见是好风水……探问地主,即邻人某也。因出价易之。” 冰心 《南归》:“不过这须探问你母亲的意思。” 巴金 《海的梦》后篇一:“他在各处探问,都没有结果。”探望;问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三日, 仲仙 自 歧 命 翠云 来探问。”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病时,这 黄道士 就是常来探问的一个。”
晓畅
谙熟;精通。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将军 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或精习律令,晓畅法理。”《明史·赵彦传》:“ 彦 有筹略,晓畅兵事。”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今之习於地图,晓畅军事,才任偏裨者,几何人矣!”痛快地诉说。《天雨花》第十五回:“与其死在深宫,不能表白,不若对众文武百官,明白晓畅一番。”犹流畅。 郑振铎 《桂公塘》十三:“ 天祥 高高兴兴的手不停挥的把所有的札帖,一封封的写毕……写得是那末恳切,那末周至,那末沉痛,那末明白晓畅。” 朱自清 《抗战与诗》:“抗战以来的诗,注重明白晓畅。”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吾读 乐天 诗,晓畅有深意。”
分解
分析,剖析。《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诸将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字句,臣愿研究经理,深造而篤行之。”分辩,解释。《朱子语类》卷一三一:“忽一日, 高宗 怒 唐暉 , 赵公 为之分解。”《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刘璞 在榻上爬起来,走至新房,向前分解。”《红楼梦》第七三回:“ 探春 笑道:‘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斗小麦》:“和那姐姐一样,她对他也是很专断的。无论如何,她们没有听取一个小孩子的分解的必要。”说明,交代。旧时章回小说每回结尾时常作为习用之语。《水浒传》第二五回:“毕竟 何九叔 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曹靖华 《飞花集·哪有闲情话年月》:“要知这个中底细,还待下面分解吧。”排解;排遣。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父亲,俺不能够青史标名,留芳万古,空怀着一腔怨气,何时分解也。” 萧红 《王阿嫂的死》:“她的悲哀象沉淀了的淀粉似的,浓重并且不可分解。”瓦解,分化。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一种化合物由于化学反应而分成两种或多种较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
明晰
亦作“ 明晳 ”。清楚;不模糊。《明史·选举志一》:“取书旨明晳而已,不尚华采也。”《红楼梦》第九六回:“ 黛玉 走到 贾母 门口,心里似觉明晰。”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二》:“其言至为明晰。” 茅盾 《喜剧》:“他这才更明晰地意识到世界确是换了一个样子了。”
探访
打听;侦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夫妻两个,放声大哭道:‘不知是何妖术摄将去了。’却没个头路猜得出,从此各处探访,不在话下。” 郑振铎 《桂公塘》三:“北虏防御得那末周密,他们的军士们是那末守口如瓶。 天祥 们决无探访一切的可能。” 巴金 《海的梦》前篇四:“同时外面传说 高国 兵士已经知道我回来,正在探访我的踪迹,我不得不小心防范着。”看望;访问。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嘉庆 戊寅己卯间,槖笔 姑苏 ,有一友寓旅次,时往探访。”《花城》1981年第3期:“多少年来,我一直盼望能去探访一下它那产生神话的主峰。”
体会
体验领会。《朱子语类》卷五:“却是 汉 儒解‘天命之谓性’,云‘木神仁,金神义’等语,却有意思,非苟言者。学者要体会亲切。” 清 戴名世 《<中西经星同异考>序》:“盖 定九 时时欲传絶学於世,颇属意於余;而余亦欲得 定九 亲相指授,洞悉其源流,体会其精要,而后乃敢序 定九 之书。”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从许多同志炽热的眼光中,你都可以体会到这种无声的语言。”
领悟
领会晓悟。 明 李贽 《复焦弱侯书》:“盖《近谿语録》须领悟者乃能观於言语之外,不然,未免反加绳束。”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 峻青 《傲霜篇》:“想着想着,我忽然领悟出菊花之所以会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喜爱的一种花卉的这个道理来了。”
理会
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 吴 ,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 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理解;领会。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 高攀龙 《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评理;理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 陆阳 ﹞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 ,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兀自呜呜而哭。那 焦氏 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指控诉,申诉。《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料理。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周瑜 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 蔡中 ,特来投降。” 叶紫 《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 云普叔 自己去理会。”注意;理睬。《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 汪端明 专理会民,如 辛幼安 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石庆 见 三大王 大怒,急避之,来告 惠帝 。 惠帝 不理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孙头 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主意;办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 自有理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又不则声。 朱源 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领路
带路;引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恕我走路不便,不能奉陪了,还是 王大嫂 领路去罢。”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那么--又是谁,在最前端为我们领路?”
知晓
知道;晓得。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小舟》诗:“这个岛呵,离大陆只不过十哩之遥,开天辟地以来,却好像无人知晓。”
分析
分开;区分。《汉书·孔安国传》:“世所传《百两篇》者,出 东莱 张霸 ,分析合二十九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后汉书·徐防传》:“臣闻《诗》、《书》、《礼》、《乐》,定自 孔子 ;发明章句,始於 子夏 。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説。” 清 陈鳣 《对策》卷二:“又有古文出于 孔 壁,别有《闺门》一章,自餘分析十八章,总为二十二章。”离别;分离。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并书》:“天下之寳,当与天下共之。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悵恨耳。”《宋书·谢灵运传》:“于时内慢神器,外侮戎狄。君子横流,庶萌分析。”《南史·宋纪上》:“自 玄 篡逆,于今歷载,弥年亢旱,人不聊生,士庶疲於转输,文武困於板筑,室家分析,父子乖离。”分解辨析。今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各个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后汉书·马援传》:“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所上变法条件,臣终始详度,恐不可施行。各随本条分析利害如后。” 巴金 《谈<灭亡>》:“《灭亡》出版以后,我读到了读者们的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也常常在分析自己的作品。”申辩;辩白。《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御史司宪 崔沂 劾奏:‘ 彦卿 杀人闕下,请论如法。’帝命 彦卿 分析。”《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张千 、 李万 被这妇人一哭一诉,就要分析几句,没处插嘴。”分家。《旧唐书·刘君良传》:“ 大业 末,天下饥饉, 君良 妻劝其分析,乃窃取庭树上鸟鶵,交置诸巢中,令羣鸟鬭竞,举家怪之,其妻曰:‘方今天下大乱,争鬭之秋,禽鸟尚不能相容,况於人乎!’ 君良 从之。”《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上农可使三役,中农二役,下农一役。其尝有万顷者,则使其子孙分析之时,必以三农之数为限。”《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依我説不如早早分析,将财产三分拨开,各人自去营运。”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闹了好多年辰要分爨的家终竟分析了,但又并不是彻底的分析,我们有三四百石租的田地没有分。”分割,离析。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於是诸侯王之子弟,各有分土,而势强地大者,卒以分析弱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主父偃》:“ 汉 患诸侯强, 主父偃 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 汉 为定其封号, 汉 有厚恩,而诸侯渐自分析弱小云。”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凡行政之区,有上达下达之异,皆视其国土之大小以为分析之广狭。”
明了
明白;清晰。《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 鲁女生 数説 显宗 时事,甚明了,议者疑其时人也。”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村中闻数百千人行声,或语或笑,或歌或哭,杂扰匆遽,不甚明了。”清楚地知道或懂得。 五代 齐己 《闭门》诗:“中心自明了,一句祖师言。”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六:“凡事度其在我者,此心晓然明了,则应之必易,发之必当,不復加思虑而缓急皆中节矣。”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惟此一件人生大事未能明了,心下时时烦懣。”
真切
真实确切;清楚明白。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写字儿写得端方,对句儿比别人对的来真切。”《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公子隐身北墻之侧,看得真切。”《红楼梦》第五三回:“这荷叶乃是洋鏨珐琅活信,可以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照着看戏,分外真切。” 鲁迅 《野草·雪》:“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真诚恳切。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此书非特曲尽事情,而当时朋友真切之意,尚可想见。”《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既承吾丈如此真切,容与小妾説过,商量收拾起行。”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工作与学习五》:“古人曾有‘得一知己,虽死无憾’的话语,也是形容真切友谊的可贵。”
了然
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考其时变,商其格製,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隐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我听了,心里到底了然点。”全然。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诗:“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眼明貌。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明白;清楚。《新唐书·韦嗣立传》:“臣愿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来罪无重轻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还官,生者霑恩,则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瞭然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自 晋以来,文笔有别,判而益彰。 刘勰 所云:‘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涂辙瞭然。”
相识
彼此认识。《荀子·君道》:“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一:“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王 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几位妈妈岗位不同,互不相识。”指彼此认识的人。《礼记·曾子问》:“相识有丧服可以与於祭乎?”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三:“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水浒传》第十六回:“再有几个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相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经营之才三》:“ 潘永福 同志在 中村 遇上了个老汉,也是旧相识。”互相识别。 清 李有棠 《金史纪事本末·群盗叛服》:“时迁 汴 ,赋敛益横, 两河 遗民羣聚为盗,寇掠州郡,皆衣红衲袄以相识,呼为红袄贼。”
了解详细解释

【 了解 】

彼此认识。《荀子·君道》:“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一:“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 王 谢 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 口曾相识。”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几位妈妈岗位不同,互不相识。”指彼此认识的人。《礼记·曾子问》:“相识有丧服可以与於祭乎?” 唐 杜甫 《复愁》诗之三:“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水浒传》第十六回:“再有几个相识在里面,一发请进后堂深处相见。”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经营之才三》:“ 潘永福 同志在 中村 遇上了个老汉,也是旧相识。”互相识别。 清 李有棠 《金史纪事本末·群盗叛服》:“时迁 汴 ,赋敛益横, 两河 遗民羣聚为盗,寇掠州郡,皆衣红衲袄以相识,呼为红袄贼。”
锦绣肝肠的近义词
锦绣肝肠的近义词有:锦绣心肠,锦绣心肠
了结的近义词
了结的近义词有:告终,结束,收场,完毕,完了,完结,了却,了局
锦心绣口的近义词
锦心绣口的近义词有:锦胸绣口,出口成章,锦心绣腹,锦心绣肠,满腹经纶,生花妙笔,满腹经纶, 生花妙笔
锦绣河山的近义词
锦绣河山的近义词有:疮痍满目,锦绣山河,大好河山,旖旎风光,名山大川,锦绣乾坤,大好河山
辽阔的近义词
辽阔的近义词有:广阔,宽广,宽阔,浩瀚,广大,空阔,空旷,宽大,广漠,开朗,壮阔,辽远,无边,开阔,盛大,汜博,宽敞,宏壮,广泛,恢弘,广袤,广博,广宽,雄伟
锦绣江山的近义词
锦绣江山的近义词有:锦绣山河,锦绣山河
不及的近义词
不及的近义词有:不足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
半面之交的近义词有:一面之交,半面之识,一面之交
丢的近义词
丢的近义词有:失
赶集的近义词
赶集的近义词有:闹子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
杯弓蛇影的近义词有:风声鹤唳,杯中蛇影,疑神疑鬼,杯蛇幻影,满腹疑团,弓影浮杯,杯影蛇弓,草木皆兵,楚弓遗影,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疑神疑鬼
土话的近义词
土话的近义词有:土语,方言,土音,乡音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
闭门投辖的近义词有:取辖投井,取辖投井
安全的近义词
安全的近义词有:安定,安好,安宁,平安,安然,安闲,安适,平和,安祥,太平,安乐,安详,安静,和平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
髀肉复生的近义词有:无所事事,光阴虚度,髀里肉生,髀里肉生
操作的近义词
操作的近义词有:操纵,掌握
避世金马的近义词
避世金马的近义词有:避世金门,避世金门
查询的近义词
查询的近义词有:盘问,查问,盘查